傳媒還有獨立自主嗎?--於蘋果日報刊出 24/8

美國國務院在今年發表香港報告時,特別關注到香港媒體自我審查的問題,尤其當回歸以後,越來越多媒體的老闆,接受北京政治委任,及跟內地有千絲萬縷的經濟利益關係時,他們如何平衡政治經濟利益和新聞自由? 當集團的經濟利益跟新聞自由互相衝突的時候,新聞的獨立性能不能維持呢? 這個不應只是美國國務院關心的問題,也是香港整個社會在回歸將近十年,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過去文人辦報這個傳統,隨着信報易手,在香港將會成為歷史,現在都是企業辦報,報館只是整個財團的一小部份,在香港辦報,銷量最高的報紙都不過是賣三四十萬份,利潤不大,但卻是一門搶手的生意,為什麼? James McGregor,一位前華爾街日報駐中國的記者在他的書 One billion customers裡說了一個故事,也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解釋; 他說當年鳳凰衛視的老闆劉長樂,到中南海遊說北大人容許鳳凰衛視的成立,當中最能打動北大人的,就是他承諾鳳凰衛視會成為中共統戰海外華人最有效的工具。一九九八年,鳳凰衛視女記吳小莉在人民大會被朱鎔基點名稱讚,鎂光燈都集中在吳小莉身上,據說,在電視旁邊看直播的劉長樂看見這一幕馬上淚如雨下,因為朱鎔基的一句話讓他知道,鳳凰衛視跟中央的關係已經牢不可破,以後不再要摸着石頭過河了; 事實上,鳳凰衛視從此也成為國內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這個例子大概說出一個事實: 只要有「筆桿子」在手,對北京來說,你的價值也大了:「沒有媒體在手,在北大人眼中,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財團老闆; 但只擁有一張報紙,你便是可以影響x論的報業大亨,北京跟你的對話馬上打開。」只要雙方配合得而,更能各取所需。

北京統戰香港傳媒的工程,早在八十年代中英談判時已經開始; 回歸後,加上傳媒老闆都盯着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這個統戰工程自然顯得更得心應手,如果把香港的傳媒老闆分為三種顏色: 凡是接受北京政治委任的,不論是政協,人大甚至是港事顧問等公職,都劃分為紅色的話,那麼十一份本地報章 (不包括大公,文匯和商報在內),當中有六份報章已經被納入這個紅色的類別; 如果把那些沒有接受北京政治委任,但跟北京有千絲萬縷經濟關係的傳媒老闆,分類為粉紅色資本的話,也有四份報章屬於這個類別。跟北京沒有半點關係的,手指一數,竟然只剩下「蘋果日報」。

回歸只是短短十年光景,這個轉變不得不叫人驚訝,也慨嘆北京的統戰工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接近完成,再加上現在的媒體都變成大企業的一小部份,這個現象是不是讓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新聞自由是不是已經亮起了警號? 又或者我們新聞界一直強調維持的獨立自主,這個烏托邦到底還真的存在嗎?

Comments

Steven said…
Do you remember this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 couraged!
Simon said…
一 個 高 舉 民 主 旗 幟 的 傳 媒 機 構 , 竟 容 許 屬 下 的 刊 物 做 出 這 種 蔑 視 人 權 的 行 為 , 實 在 令 人 遺 憾 。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反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