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09

現代戀愛觀

有一天,在開車時無意中聽到電台主持在討論「港女」問題,大家都知道「港女」在這個世代下已經不單單指香港女孩這樣簡單,「港女」是有一個很x義的解釋,有着「AIG」的意思,就是指香港的女孩都是arrogoran,incompetent和greedy。 對於一眾「港男」而言,「港女」有如哥斯拉,又討厭又恐怖; 但是,主持人在談論年輕的一代「港男」時,「港男」的行為更令我大嚇一跳! 他們的想法更恐怖! 主持人說,現在的男人都喜歡找比自己大很多的女孩當女友,不是因為他們 有戀母情意結,而是因為不用負擔對方。主持人說,年紀稍大的女孩,尤其在香港,她們一般都是事業有成,即使不是事業有成,豈碼也是經濟獨立,不用男朋友來供養,拍拖消費,不用下下吃男友,她們不介意由她們來賣單,也不介意送男朋友小禮物,久而久之,男朋友的經濟壓力少了不少。這個也成為了港男喜歡找比自己成熟的港女拍拖的原因。 我嚇了一跳,以為是主持人跨大事實,後來在朋友身上得到證實。我的一位友人是城中著名皮膚醫生,跟他聊起這個問題,他一點都不驚訝,還說: 「這個說法我一早聽過,我身邊有兩個男孩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特意找年齡比自己大的女朋友。」我張大了口,無言以對,原來是我out了。 我想也沒想過一個人愛你是 「別有用心」的,愛情甚可以是這樣? 為什麼連愛情到了我們這一代都變得如此勢利? 事事計算,連愛情都計得咁盡,到底這是誰的悲哀? 身邊很多「中女」朋友,圍繞她們身邊的都是年齡甚小的男孩,最離譜的一位比我女朋友少十二年。我對女朋友說,即使不介意姐弟戀但總不要是像拐帶兒童吧! 女朋友說: 沒所謂,反正將來來也不一定一起,就當消磨時間。女朋友屢勸不聽,我也不說了; 但我一直不明白小男孩喜歡我女朋友什麼,現在聽主持人一說,終於明白了。

朋友仔, 來支持下goyeah la!

Image

老曾

曾蔭權的民望因為一個環保慳電膽而急瀉,我想一向視民望指數如命的曾先生是想也想不到的。 到底他有沒有明知故犯? 勾結姻親? 其實就算查也不會查出什麼來,你看甘乃威事件? 話查話查,又不是不了了之? 我想如果甘乃威大步跨過,第一個就是要感謝曾蔭權。說回這次的慳電膽風波,我的gut feel是曾先生應該不會算得那麼盡, (雖然有人反對這個想法,他說: 你看當年的梁錦松? 千萬家財又不是計較這幾萬元) 但無論法如何,我想總不能因為親家是賣慳電膽就不能派慳電膽、如果將來細仔的外父是賣米的,難道又不能派米? 所以我相信這個是無心插柳出來的尷尬事情。 但你看傳媒的來勢洶洶,恨不得人人咬他一口,還有連保皇黨都加入狂插慳電膽措施的行列,我得出的結論是: 原來視民望指數如命的曾先生其實很不得人心, 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你看,只要他一「疑以」犯錯,人人都來踩一腳; 這樣的形況下,我問: 特區政府還有什麼管治威信? 這個政府還甚樣來管香港? 特首「疑以」犯錯都這樣狼狽,其他官員甚辦? 所以大家最好還是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了。 但是曾蔭權又有沒有想想,為什麼傳媒跟公眾對他都這樣的歇斯底里? 是因為他在這幾年令大家都太失望了。 當年曾先生以強政勵治為口號,相對前任老董予人議而不決的印象,曾先生贏了大家的好感,同時大家對他的期望都出來了。他又曾在○七年的施政報告中強調執行力,然而兩年下來「執行力」如何呢? 在重視「執行力」的施政信念下,曾先生要提升管治能力,於是擴大問責制,增設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可惜去年委任時即引起連串風波,到今天一般市民的客觀評價也認為他們未能或未曾提升政府的管治能力。 港大最新的民意調查,滿意他施政報告的市民已跌至只有一成九,如此低到貼地的管治能力,他自己可能也始料不及吧,雖然我不認為他有勾結姻親,但我也相信慳電膽衝擊是開始,後面的可能更多呢!

三十嵗人就比人話:aging gracefully....死味!

Image

李教授,你想問咩呀?

如果我是周秀娜的話,在科大的坐談會上,對住那位只為「show off」的李小良教授,我會坦白問他: 「喂! 教授,你到底想問咩呀! 」 那個座談會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之作。科大根本就找錯人,找來那位李小良教授來解構「周秀娜現象」,當然是解構不了什麼; 相反它令人看了很反感,那位教授根本就是看不起周秀娜,否則那位為什麼不用淺白的語言來問問題,而非要x文x字不可? 語言的目的是令大家都明白,所以就算最艱深的概念我們都應該說得淺白,令牛頭角順嫂都明白,這個道理難道教授不明? 那天看這個講座,最興奮的看來是教授自己,整個座談會,不單是周秀娜不知他問什麼,我和一班新聞界的老總們談起這件事,我們都說不知那位教授問咩。什麼是「emotional intensive」?我想你去問十個大學生,九個都未必知,那就不是周秀娜才疏學淺的問題,而是教授表達出問題。座談會令我感覺那位教授不斷地自我「show off」,好像很刻意地問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去表現自己,座談會根本就達不到討論的效果。 我更討厭他說周秀娜現象的批評是「精英歧視基層」,誰是基層? 是周小姐嗎? 我覺得她是精英才對。這個年紀,這樣的知名度,這樣的傳媒關注度,這樣的工作量,你說香港社會認識周秀娜多? 還是李小良多? 那誰是基層? 很抱歉,我覺得李教授這番說話還有他在座談會上的表現,令我覺得他根本就是歧視周秀娜。本來好好的一個座談會,這樣一搞就很難看了。 還有那班急不及待的小模們,個個來踩一腳,說周秀娜根本沒墨水,她們那個又有呢? 她們不說還好,說了不但突顯自己的才疏而且量窄。 反觀周秀娜,她剛出道時筆者對她印象也不好,但看她在科大的表現以及一些傳媒的訪問,以她這樣的年紀,這樣的世故,eq也高,對她改觀不少。所以說,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僥倖,希望她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名利,能更上一層樓。

Dog dog Charity

Image
今天早上,參加了一個幫小狗籌款的活動, 朱茵, 小儀同poman 都帶她們的小狗 我本來都想帶bb一齊去 同佢講了一個星期: 我們星期日幫小狗狗籌款呀!你要合作呀!唔好又震到好以king of cat 咁 結果, bb一上車,又震 佢十三嵗了 我唔想嚇親佢老人家 結果我自己一個人去了 我抱住的 "靚女" 叫emily, 係poman第五個女 佢好得意 我又好鍾意呀茵的仔仔..提子 佢好鐘意女仔 同我好friend!:)

網絡免費自由宣言----My interview with Ming Pao today

Image
明報專訊】自由與免費,不是同義詞,但在英文的詮釋上,free一字卻是語帶相關。自由與免費,怎能沒關係?自由與免費,令人聯想到互聯網,十分相信經濟學之父阿當史密斯的說法,人是自私的,免費資訊、免費娛樂,誰不想?而它們在互聯網上滋生,漸漸形成一股勢不可當的力量。我們不應該,也不能排斥它,應該接受它、相信它,甚至利用它。張寶華 、程理高,就是香港的最佳例子。 因為一句「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而為人認識的傳統新聞工作者張寶華(Sharon),兩年前已投身到娛樂公司發展免費電影網站。由新聞到娛樂,由傳統媒體到網上,還要由收費變成免費,一切的變化都來得太快了吧。Sharon倒不覺得,因為10多年前她已對免費的互聯網有很深切的體會。「1994至95年左右吧,當時還在中大讀書,part time就是做research,那時要花很多時間在圖書館內看微型菲林,需要時還要逐張影印,很辛苦。然而畢業後加入《南華 早報》,那時公司已使用互聯網搜尋資料,效率高又免費。其實兩件事前後才相隔一年,但落差之大,已令我感受到互聯網的厲害。」 互聯網影響世界 不過Sharon真正立志投身網上平台,還要等到2006年。當時她在英國 進修 ,其中一個科目就是關於互聯網的影響。「從前不過覺得互聯網免費又方便,但在進修時,才知道一個搜尋器都可以對世界政治有重大影響。」 Sharon舉了好些例子,例如「穆斯林」在搜尋器上總跟恐怖主義拉上關係,是因為被英語世界的資訊所引導;又例如英女王也有blog,溫家寶 也要跟網民傾偈等,「那時起覺得互聯網可以影響一些事,我也因此決定不再回到傳統媒體了」。 免費是大勢所趨 Sharon從06年開始寫blog,在英國時也嘗試申請資金發展像韓國 OhmyNews般的Web 2.0新聞網站。只是想不到機會要2007年才出現,而且不是新聞網站,而是免費的娛樂平台。問題來了,免費影片網站的內容成本高,又要面對非法下載的雙重夾擊,免費模式真的可行嗎?Sharon沒有正面回答,例牌答案是預算之內的網上廣告。那再之後呢?「我相信免費一定是未來的大趨勢。剛從美國 回來,看過一份報告,指90後出生的一群,有近七成都覺得網上資源必定是免費的,要改變他們的概念已是不可能了。其實中外網民對免費概念更激進,香港可說是落後呢。」 而對於...

記性

每晚睡在床上,當靜下來的時候,腦海就會閃過日間見過一個個的景象: 很多人和事。人越靜,我就能想得越多,想得越多,就會越想越精神,越想越有馬上起床寫稿的衝動,但是我知道一起床要再睡就難了。於是,我決定不起床,每次我都以為睡醒之後我一定會記得我睡前想過的東西,可是每次睡醒了都再記不起。 對着電腦,腦海竟然是一片空白,我依稀記得我應該有些事有些人想寫,但坐在書桌前十幾分鐘,結果還是什麼都記不起。 人大了,記性越來越差。朋友說,人一生發生過那麼多事情,不應記的就不要記了,大腦會自動delete是一件好事,他說: 人之所以快樂在於他會選擇什麼去記着,什麼去忘記。不快樂的人就是記性太好的人。 我自小都是一個無心裝載的人,大事小事,我都很快忘記,尤其近五年。可能工作太多,也可能是動過幾次手術的因素,總之,人和事在我腦海停留的時間都越來越短; 有時候我重讀自己寫的文章 ,自己寫的書 ,我會驚訝自己那時候竟然有這些體會,這些體會有時會令我覺得自己很陌生,自己看自己時,總覺得書中人不是我所認識的自己。不能說自己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但我很會自我安慰, 本來就是一個很會從大腦中自動delete不快片段的人,加上現在記性差,快樂與不快樂的片段朝夕就過去了。 可是老媽的記性卻太好。我和弟弟小時的片段,我工作上的人和事,生活的一點一滴,事無大小,即使是一些我完全不上心的說話,她都記得一清二楚。我和老媽是很好的朋友,我們每天都會閒聊一會,有時是數小時,有時是十幾分鐘,她偶爾會問我: 你記得這個嗎? 記得那個嗎? 我都驚訝得叫出來? 我問她: 「我真的有這樣做過嗎? 」「我真的是這樣說嗎? 」 我總覺得記性太好會令自己很累,當然不是說失憶好,只是記得太清楚就會執着,一個人太執着又甚會快樂? 而且一個人匆匆幾十年,應該給自己留多一點空間,多為自己想想,人家的事不要管太多也不要記得太多,這個不包括做媽媽的。

new pix

Image

WTC

Image
人和人之間的仇恨到底有幾大? 直到我到紐約看到世貿中心的遺址後,我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愛無限,恨也同樣可以是無限。如果不是去到不是你就是我亡的地步,甚可能做出這樣自毀性的襲擊? 但是世界有什麼仇恨化解不到? 非要到兩敗俱傷的地步不可呢? 現在的世貿中心四周都圍了鋼板,很難想像兩座巨型鐵塔會在一瞬間化為烏有。現在世貿遺址旁邊有一座紀念中心,裡面收藏了災難後零零星星拾回來的物件,當中包括一個飛機窗。這個窗在高溫燒過後有一點變形,但是仍然不難確認它是飛機窗。看到這個窗時,我腦海x過當日在電視畫面上看到兩架被騎挾的飛機撞向世貿中心的一刻,當時在機上的人們是多害怕? 單是想到這點,足已令我毛骨悚然。 紀念中心裡面還收藏了在大火後世貿中心頂樓的餐廳的餐版,電動電梯的層樓號碼,燒成糷鐵一堆的警槍,還有一些逃生者的鞋,袋,職員證…還有,父親找兒子,妻子找x夫,孩子找父母親,男朋友找女朋友,找未婚妻…型型式式的尋人告示。多少生命被毀? 多少個家庭因此抱憾? 紀念中心裡面有小刷子讓大家寫出自己的心聲,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紛紛留言說希望悲劇不是再發生,說發生一次都已經太多; 只是人們看到的只是這個災難而看不到因為這個仇恨引來更多更多的仇恨,美國之後報復阿富汗,出兵伊拉克…反恐戰爭一發不可收拾,先是我殺你,然後你殺我,我再報復,又到你報復…仇恨越x越大,殺人的慾念也越來越大,受牽連的人越來越多,這個仇恨甚樣解? 今天你殺我,明天就是我殺你…這樣下去,反恐反恐,只會越反越恐。除非把所有的敵人都殺光,否則人家就會報仇。這個就只有殺殺殺,這樣是不是很瘋狂? 看到世貿中心的遺址,我覺仇恨真是很可怕,它非常非常恐怖,它恐怖的地方是可能令人完全滅絕人性,一個人當連死都不怕時,確實是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x擊世貿中心就是了。 我想大家經過這幾年都應該明白,除了共融,根本沒第二個方法可以令大家生活得更好: 以為自己宗教最好? 以為自己的民族最強? 最好最強的又是不是一定活得最好? 不見得。我覺得我們要爭的不是要做最強最大,而是要活得最好,這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