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08

08 風雲人物

每年年底,泡制大事回顧,十大頭條新聞和風雲人物等,都是各個新聞台的指定動作,今年我也來xx熱鬧,選一選我心中的風雲人物,看看你跟我有多少個相同。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位是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選他為08年的風雲人物,恐怕沒有太多人會有異議。奧巴馬由參選開始,就得到全世界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擁戴,他們在互聯網上為奧巴馬創作了口號,短片,圖片,網絡遊戲等,令這個黑人總統參選人在網絡上大熱。美國的分析家指這次的總統大選是歷年來最多人參與的,他們選出了不單是一位美國總統,也創造了一個美國人的icon。 第二位是英國首相白高敦。白高敦剛上台的時候民望麻麻,但在九月爆發全球的金融風暴之後,他的人氣反彈,因為他果斷地選擇了直接注資銀行,當時連諾貝爾得獎者克魯曼都指英國方案有助振興市場信心,比美國稍勝一籌,之後更成為各國的救市方案的「模範」。論影響力,白高敦影響力十足,但這些方案又是不是一定有效,那就還要觀察。 第三位是總理溫家寶。九一一之後,前紐約市長朱利亞理指揮救災而成為萬人英雄; 四川地震時,溫家寶現場救災也成為了英雄,成為了facebook內最受歡迎的十位政治領袖之一。身為國家領導人,當國家出了大災難,他們出來救災扶貧 雖都是份內之事,但這位越六十的老頭子,披星戴月在前線奔走,跌倒了,哭了,他仍然不離不棄,返回北京一下又再回來。他的行動讓我相信中國領導人口中的 「以民為本」是真的。 第四位是無數在四川地震時,無私地救人幫人的無名英雄和那兩隻一直用牠們的身體守護和用舌頭xx那位被壓在瓦礫超過一百小時的老婦人,因為牠們的吠叫聲才令搜索隊找到婆婆為止的小狗。他們和牠們讓我知道什麼是大愛。 第五位是向美國總統布殊擲鞋的伊拉克記者。他這「一擲」清楚地告訴布殊和全世界: 伊拉克的人民不會因為被「入侵」而感恩。 第六位是張藝謀。張藝謀製作的北京奧運開幕式震撼全世界,令中外人士看到目瞪口呆。 第7 位是希拉莉。由克林頓發生性醜聞時我已經喜歡她,因為她勇敢,有頭腦,有智慧,冷靜,克林頓發生了性醜聞的時候,身為太太的希拉莉,竟然出奇的克制冷靜,沒有大哭大鬧,也有半一句不得體的說話,她忍辱負重,吞聲忍氣,雖然她的冷靜也叫男人心寒; 一個能夠摒棄凡人感情而又有能力的女人,在這些人眼中,她比哥斯拉更恐怖,因此人們猜希拉里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挽夠這段婚姻,而是為了一步一步實現她政治野心。說她野心太大,有...

王維基

「殺價超人」王維基殺入亞視,來去匆匆,他的豪情壯語,還不及證明,可惜己人去樓空。 「殺價超人」入主亞視只有十一天,想不到他最有興趣沾手的,竟然是亞視的新聞部。劈頭一句是:「我們不要做中央台。」「不要內地廣告」當時一眾傳媒行家覺得「殺價超人」果然有Guts, 可是當中已有人警告: 「王維基不一定待得耐」,誰知此話一天後,「殺價超人」就被飛出局。 到底王維基為什麼被飛? 是不是得罪中央? 不過肯定跟他要改革新聞部有關。 王維基說不做中央台本來是挺得人心的,不少資深新聞人早就看不起亞視新聞,因為這些年來,亞視新聞讓政治立場凌駕於新聞原則,大是大非的政治議題在亞視不一定有全面的報道,典型例子是二○○三年的五十萬人反二十三條大遊行,這樣一個社會議題,在亞視竟不是頭條新聞。亞視新聞在群眾和貼近中央兩者間,它選擇了後者,所以群眾也漸漸離棄它。筆者跑新聞的初年,亞視的六點鐘新聞是必Monitor的,但後來,六點鐘大家齊齊圍着電視看新聞這個行為,慢慢就沒有了。這都說明了,新聞若不能貼近社會脈搏,市民是會選擇離棄的。即使有梁家榮、關偉等老行尊坐陣,亞視新聞跟大眾已經沒有當年的貼心。   王維基被記者問到以後處理新聞的立場時說:「我是個典型的香港仔故事,好憎要靠人,香港人應靠香港人,不應只懂問阿爺取東西,這是好丟臉,有本事應靠自己打江山。」王維基這番話無疑是新氣象,可是同樣地王先生也繼續以他出位的方式來改革新聞部: 要亞視新聞娛樂化,要砌政府來搶收視,又批評亞視新聞的女主播太普通,言下之意不夠突出,又把公司內部的會工大會upload上互聯網,把亞視說成是沒溝通,沒文化,沒目標的企業。王維基出牌不定,語出驚人,他是成功的生意人,但並不是新聞人也不是政治家,說話太多太快太盡,「有心人」看在眼裡不是味兒,結果惹禍。 王先生當年不識割價來搶香港電訊的生意,來爭取市場佔有率,他用最極端、最出位的手法來搶生意,在營商手法上是令人耳目一新,他旗下的香港寬頻推出了新聞台,在成本上,王先生很自豪地說它比亞視新聞Cost effective,這個或者是真的。但這也是因為香港寬頻的新聞方針是採訪主流新聞以外的新聞,成本自然降低,但是論影響力,公信力,香港寬頻新聞還是遠遠不及亞視,它既不能影響社會言論,也不能Set social agenda,香港寬頻新聞是不能跟亞視新聞相比的; 亞視新聞既然有它的影響力,北...

對人對話的第二批嘉賓

Image
對人對話的第二批嘉賓中,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sammi 她是我讀書時期一位最喜歡的歌手 做到樂壇一姐, 原本一切非繞幸 她的努力 她流過的汗水和淚水比我想像中多太多太多, 打心理我佩服她 也為她今天的重生而高興

殺入新聞部

「殺價超人」王維基殺入亞視,想不到他最有興趣沾手的,竟然是亞視的新聞部。 「殺價超人」要改革亞視新聞,劈頭的一句是: 「我們不要做中央台。」剛聽到時,覺得「殺價超人」果然有guts,心理正在拍手叫好,誰知他後面還有一句就是: 新聞要娛樂化來搶收視。筆者就真的不敢xx。 亞視新聞曾經盛勢。八九年六四事件時掌管新聞部的「六君子」把財雄勢大的無線新聞打過落花流水,只是回頭一看,這已是十八年前的事。這些年來,亞視新聞一直積弱,即使有梁家榮,關偉等老行尊坐陣,亞視新聞跟大眾已經沒有當年的貼心,因為它跟大眾走遠了。這些年來,亞視新聞讓政治立場x架於新聞原則,大是大非的政治議題在亞視不一定有全面的報導,典型例子是零三年的五十萬人反廿三條大遊行,這樣一個社會議題,在亞視竟不是頭條新聞。 亞視新聞在群眾和貼近中央兩者間,它選擇了後者,所以群眾也漸漸離棄它。筆者跑新聞的初年,亞視的六點鐘新聞是必 monitor的,但後來,六點鐘大家齊齊圍着電視看新聞這個行為,慢慢就沒有了。這都說明了,新聞若不能貼近社會脈搏,市民是會選擇離棄的。 王維基被記者問到以後處理新聞的立場時說: 「我是個典型的香港仔故事,好憎要靠人,香港人應靠香港人,不應只懂問阿爺取東西,這是好丟面,有本事應靠自己打江山。」王維基更自嘲連普通話也不懂多句,無可能靠北面支持。王維基如果說到做到,這無疑是新氣象,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只是據一些報導,王先生同時也要亞視新聞蘋果化,娛樂化,又要砌政府來搶收視,又批評亞視新聞的女主播太普通,言下之意不夠突出,這明顯都是王先生將要改革的地方。 王先生是成功的生意人,但並不是新聞人。即使他旗下的香港寬頻推出了新聞台,在成本上,王先生很自豪地說它比亞視新聞cost effective,這個或者是真的。 但這也是因為香港寬頻的新聞方針是採訪主流新聞以外的新聞,成本自然降低,但是論影響力,公信力,香港寬頻新聞遠是遠遠不及亞視,它既不能影響社會言論,也不能set social agenda,香港寬頻新聞是不能跟亞視新聞相比的。 王先生當年不識割價來搶香港電訊的生意,來爭取市場佔有率,他用最極端,最出位的手法來搶生意,在營商手法上是令人耳目一新; 但是新聞運作並不一樣,新聞工作只要是--用董建華的一句: 「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自然就會有收視。嘩眾取寵的新聞,為批評而批評的新聞,市民一樣會分別,最終...

的士加價---反智政府又一證據

香港政府做事越來越難理解。最新一項叫人摸不著頭腦的,就是所有的士由十一月三十日開始,短途加價,長途減價的政策。 一直都搞不清什麼是短途,什麼是長途。政策第一日實行的星期日,筆者剛巧在港台做節目,坐的士由港島到九龍塘,又由九龍塘到銅鑼灣,再由銅鑼灣到跑馬地再到太古城; 最後發現,原來,車費八十元以下的通通算是短途,超過八十元的才算是長途。那麼八十元,可以由那裡去那裡? 筆者親身體驗,八十元的士費,足足可以由鯻魚涌去到上環,差不多是環繞港島走半個圈。 香港地細,試問幾多人需要坐的士環繞港島走半個圈? 如果要過海,總也不會天天坐的士,要不是自己開車,就是坐地鐵或其他公共交通公具; 筆者是每天坐的士上班的一族,辦公室在中環,本來每天六十元的車費,在新政策下,每程就要多給五元,一天就是多給十元,一星期就是五十元,一個月就是二百元 ( 如果以二十日來計算)。這個還不計算一周內到灣仔,銅鑼灣,筲箕灣開會的次數。 筆者又想,一個月裡,我又有幾次要坐長途的士? 一星期最多一次,如果平均一個月出外公幹一次,來回機場,即是十次,每次慳7 元,就只是慳70 元。政府無能,辯稱這樣的政策,可確保司機有穩定的基本收入;的士長程減價,則可吸引長途客乘搭。認為這兩方面均對的士司機的生計有正面的幫助。但試問搭短途的人多,還是搭長途的人多?筆者以消費者的親身經驗告訴你,這個「短途加、長途減」的調整收費方案等於在x罰經常坐的士的一群消費者! 這樣下去,筆者寧願坐其他交通公具,都不坐的士! 連的士司機就說他們反對這個政策,認為既對消費者不公平又幫不到他們,朋友說,在新政策下,現在的士司機都不願跑機場。 我們這班特區官員,你以為他左想右想,想個什麼好東西出來,結果浪費納稅人金錢之餘,又是「屎」橋一條! 又臭又沒用。如果政府以為這個政策可以打擊「八折的」的話,很抱歉,作用不大; 其實,如果政府真的要打擊「八折的」的話,為什麼不索性拉人? 這個既直接又有效。如果政府認為「八折的」是不合法的話,為什麼本沒倒置來懲罰不做「八折的」的的士司機? 越來越搞不清特區政府在搞什麼鬼,如此反智的政策都想得出來,還說要振興經濟,這班特區官員在搞垮經濟才是!